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装备与仪表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东营区:“数智”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24-12-30 09:00:10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彭小帆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这里就是企业的智慧‘大脑’!”走进位于东营市东营区的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几十台电脑以“三条纵线”式排开,巨幅智慧大屏上直观呈现着安全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自动定位、防爆轮式智能机器人巡检以及AI智能识别系统的终端实时画面。
  作为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化工企业,近年来,神驰化工通过数转智改,加速向“新”向“智”转型升级,用“智数制造”抢占发展新赛道。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改造的方式,神驰化工实施了全厂设备提升节能优化技改项目及废气综合治理碳减排项目,目前已进入投产运行阶段,可实现节约用电100万度/年,节约蒸汽8000吨/年,预计节约能耗1331.5吨标准煤/年。数字化工厂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有效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与安全发展。
  神驰化工不断升级的发展图景同样也发生在东营区其他企业。在山东海科化工有限公司厂区,50万吨/年生物基航空燃料技术改造及配套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在原有部分装置基础上实施技改,升级改造配套制氢装置、分馏系统,新建原料预处理单元等装备,可有效提高国内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填补国内空白。”海科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行昆介绍,作为东营区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代表,项目具有国际领先的原料预处理工艺,潲水油、地沟油、酸化油等废弃油脂可“摇身一变”成为生物柴油、生物石脑油等先进生物质液体燃料,碳排放可减少80%以上,预计年营业收入51亿元,利税4亿元以上。
  2024年,东营区推动一批工业企业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技改项目,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技术升级进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绿色生产,从“根”上改变原有生产方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东营区已推动全区254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9家企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省级“晨星”工厂共31家,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24个。
  企业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数智”能量,得益于东营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东营区聚力实施数字攻坚突破行动,聚焦数字产业化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园区、数字基础设施提级等五大行动13项任务,全面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行政审批方面,东营区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的服务模式,业务全程网办率达98%以上,跨域通办地区达到688个,重大项目实现“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在政策支持上,东营区更是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服务举措政策,提高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质量;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加快“园区事园区办”“企业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等,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外来企业成功进驻、让本地企业增产扩能,使这方热土更具魅力、更富活力、更有磁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