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装备与仪表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东营市工信局:聚焦四方面,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文章来源:大众新闻     更新时间:2025-01-24 09:10:22
东营是工业大市,工业占全市经济半壁江山。1月23日,《东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企业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文锋,向大家介绍了东营市围绕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李文锋介绍,市工信局通过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把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大力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
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常态化、动态化淘汰落后产能机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途径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截至目前,推动胜利油田石化总厂退出炼油产能200万吨/年;组织5家企业退出斜交胎产能共1493万条/年;推动广饶山水水泥公司完成直径3.2米水泥磨机等相关生产装置拆除,退出水泥产能50万吨/年;淘汰5家建材企业轮窑生产线,淘汰落后电机、中频炉等落后设备61台套。
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坚持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新材料产业,突出抓好功能陶瓷、稀土催化、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等园区建设,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5.9%。医药产业,道合药业独立注册的第一个原料药品种“塞来昔布”获批上市,亦度生物狂犬病疫苗新增免疫程序获得临床批件,国家一类创新药芪蛭益肾胶囊实现批量化生产,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42.7%。风电装备产业,规划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吸引上海电气、中船海装等头部企业入驻,基本建成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三是提升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扎实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市财政每年列支3亿元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力助推工业绿色升级。2023年以来实施总投资190.2亿元的VOCs深度治理、CO2捕集、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污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项目153个,年可节水108.6万吨,节能20万吨标准煤。华泰纸业年产18万吨轻质胶版纸生产线节能节水改造项目作为山东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十大典型案例之首发布,推动神驰化工甲醇制氢尾气绿色高效碳捕集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投产达效。金宇轮胎、赛轮(东营)轮胎获评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天弘化学、金岭新材料获评省级水效“领跑者”。
四是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出台市级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对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的园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的园区、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2024年建成市级绿色工厂3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新增数量超过去三年总和;齐润化工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山东省垦利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入选数量为历年最多,并在绿色供应链建设中实现零的突破。(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曹萌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