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装备与仪表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感知山东记者谈|济宁“四链融合”赋能创新创效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山东网     更新时间:2025-03-11 11:20:1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今年,济宁市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化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实现工业经济倍增、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位于济宁高新区的辰欣药业高端制剂研发及智能化集约项目现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智能高速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一台台机器人精准完成配制、灌装、灭菌、灯检、包装等一系列工序。项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实现人均产值提升130%、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30%。作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济宁高新区拥有辰欣药业、鲁抗医药、艾美科健、鲁华龙心4家链主企业,并聚集上下游企业160家。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济宁邹城市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聚力招引数字经济技术服务企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加速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努力推动两化融合。近年来,邹城市全力培育高端化工、装备制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六个百亿板块,形成了数字经济和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协同发展的“1+5”产业格局。
产业融合是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建立了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天意云”,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行业深度融合,为海外客户提供生产线设备远程运维及预测性维护、数字化云工厂等服务,能够帮助客户低成本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也应立足地区实际,因地制宜谋划自身路径。2025年,济宁市将聚焦“做大企业、做优链条、做强集群”,突出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全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文/郝亚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