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日照海右化工产业园里,车辆往来穿梭,机器轰鸣作响。
穿行在日照盛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泉新材料”)的厂区内,地面干净整洁、布局规划有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化工企业的刻板印象——只见银灰色的塔器与罐体整齐排列,管道如脉络般纵横延伸,几名工人正在做生产调试。
谁能想到,这家2020年才入驻园区的企业,正以惊人的“加速度”改写着全球精细化工领域的竞争格局。
自成立以来,盛泉新材料累计投资额达15.6亿元,先后布局三期项目:一期年产5万吨乙烯基二乙二醇醚项目已稳定投产,二期年产5000吨甲基丙烯腈项目即将正式投产,三期甲基丙烯醇项目已试生产成功,达产后盛泉新材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减水剂原始添加剂生产基地。
这些听起来有些生僻的化工产品,实则是高端制造业的“隐形刚需”。“我们的生产技术工艺过程无污染、无剧毒化学品,能耗低、纯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基建、香精香料、医药中间体、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众多领域。”盛泉新材料总经理王勇介绍。
在精细化工这个赛道上,创新就是最锋利的突围武器。移步盛泉新材料的实验室,透明如饮用水的产品在玻璃器皿中静静流转,其背后是20余项专利技术的硬核支撑。
企业与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保持长期深度合作,还组建了以中科院博士带队的研发团队,其依托自主研发的改良工艺,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打破了进口产品的高价壁垒。
于盛泉新材料而言,安全与智能则是其飞速发展的另一张“王牌”。
走进中控室,上百块电子屏幕精准记录着每个区域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盯着电脑不时操控系统。
“我们采用先进的DCS+SIS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员站、工程师站通过网络与控制站连接,控制站直接与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器相连,实现工艺数据采集、处理及生产流程的智能调控。”王勇告诉记者,除安全仪表系统外,企业还引入智能视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从投料、装置反应到产品罐装,多个环节已实现无人化智能生产。
“一路走来,我们都不是在‘孤军奋战’。”王勇坦言,莒县“店小二”式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从一期项目落地到三期建设,政府专班全程代办手续,实现无缝对接,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抓生产、搞研发。
眼下,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化工园区里,盛泉新材料的故事仍在续写。据王勇透露,四期项目也已纳入企业规划,力争今年下半年动工,2026年投产,届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奋力攀登。
(厉倩 王霞 辛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