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报员供求信息会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综合服务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双重预防体系初显成效 今年山东危化品事故降六成
文章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8-12-14 15:32:38

 

12月7日,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召开部分成员单位会议,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赵豪志介绍,今年前11个月,山东省化工行业和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事故5起,同比下降64.3%;其中,较大事故1起,未发生重大事故。

   “危化品事故的大幅下降,得益于山东大力推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危化处副处长卢叶峰介绍,今年围绕危险化学品领域,山东省完成了安全风险分布“一张图一张表”(电子分布图、分布档案),实现了对企业重点参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

   卢叶峰指出,化工企业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比较集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以前对化工企业安全隐患大多采取“地毯式”排查治理模式,但由于化工生产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隐患排查过后,依旧会有新的隐患不断出现,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在日常检查结果都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化工企业仍可能在某一时刻突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卢叶峰表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传统的隐患管理模式只注重发现和治理隐患,忽略了控制风险。化企风险管理不能只在治理隐患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在事故发生前,就建立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安全预防措施。

   德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赵吉章表示,双重预防体系中所指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同于以往安全标准化以检查人员经验为主导的隐患排查方式,而是建立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基础上,对辨识出的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核实、确认过程。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就是隐患,就要实施整改治理,管控措施落实好了,风险就能得到管控。

   山东省质监局局长张宁波介绍,目前山东省已发布的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共包含164项地方标准,其中包括通则2项、10个重点行业的细则20项、71个行业门类的实施指南142项,并在全省遴选了5000余家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好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本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此外,针对危化品行业,今年山东实现了对企业重点参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对2074名危化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陆续出台了炼油、氯碱、合成氨等24个行业门类实施指南,培育了69家省级标杆企业。

   对于安全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如何管得全、管得准、管得持续,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济南艾克斯博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军指出,只要真正能识别、分析、处置好风险,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

   潘国军表示,企业首先要识别重点风险,围绕重点危险工艺、重点监控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从工艺安全、储运安全等重点环节,着眼于生产工艺的内在逻辑,对企业的运行安全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合理的事故后果情景化,从而对具体的风险进行定级和筛选,找出可以导致人员死亡的风险源点及事故情景。这些重点风险,就是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点。

   重点风险识别后,需要对企业重点风险的关键防护层进行系统化管理。企业监管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对关键防护点优先配置资源。同时,还需要制定重点风险事故情景的应急响应策略,与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有效对接,确保当风险的事故情景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

   最后,企业还应当针对分析的结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持续检查防护层的完整性上,严格检查关键读数、关键联锁、关键规程等内容,形成长期应用的检查列表,实现“管得持续”。

   华鲁恒升公司安全处处长吴广强表示,凡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运行装置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罐区,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四级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一级吊装作业,以及易产生高毒剧毒化学品的作业场所等,都应当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赵吉章指出,隐患排查清单信息应包括排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关键是要把排查清单结合企业实际转化成各类隐患排查表,由相应的单位和人员分别按照规定实施定期排查。

   赵吉章强调,对于风险防控措施的管理首先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但是对于可能引起“大事故”的“大隐患”,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管理、自查自纠很可能难以达到管理要求。特别是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的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监管部门要进行重点督导,监管关键防控措施的投用状况就成了保障不发生“大事故”的必要手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