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2-14日召开的2019全国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交流会上,全国合成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达门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於子方指出,转型升级是氮肥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啥要转型升级呢? 於子方说,我国氮肥行业经历了六十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和多次艰难磨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来很大的贡献。当前在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针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市场需求减弱,经济效益降低,社会责任压力增加,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於子方指出,全行业必须认清形势,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把转型升级工作放在每个企业面前,作为所需解决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到升级转型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根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业对化肥需求是零增长,即只减不增,国内农业需求呈减少趋势。 据於子方对行业调研统计,“十二五期间”末的2015年我国的化肥使用量(纯)为6022.6万吨,“十三五”期间的2016年为5984.1万吨,同比减少0.64%,2017年为5859.4,同比减少,2.08%.全国化肥施用量从2016年起已是减量状态,实现负增长。其中氮肥用量2013年起就逐年下降。 随着国际尿素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尿素出口量从2016年起已大幅度减少,2018年为244.70万吨与2015年的1374.80万吨相比,减少1130.1万吨,即降低了82.20%.氮肥行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营业收入2018年为2107.6亿元与2014年2616.7亿元相比,减少509.1亿元,呈逐年减少趋势。利润总额前三年亏损185.93亿元,后二年扭亏为盈盈利143.60亿元,五年总共亏损42.33亿元,五年的收入利润率为-0.36%,这种市场市场需求,导致经济效益明显不好,也表明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於子方说。 转型升级成功典范 於子方指出,多年来,全国各地不少氮肥企业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经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的产品与技术在国内外还具有一定的地位。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基甲酰胺(DMF),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糖、山梨醇,山东鲁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甲酸,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甲、乙基麦芽酚、安赛蜜(AK糖),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季戊四醇等产品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安徽晋煤昊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吗啉,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乙基胺,江苏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元明粉,广西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保险粉、双氧水等产品的规模处于亚洲领先地位。 这些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经验为氮肥企业提供了学习典范,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着力延伸产品链条,走肥化并举之路,重点突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领域。在全行业经济形势不景气,连续多年收入利润率为负增长的情况下,山东华鲁恒升、湖北三宁化工、安徽金禾实业等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后,企业的收入利润连续保持增涨态势,经济效益明显。 氮肥企业怎样转型升级? 於子方指出,首先要转变观念、转换思路。要把转型升级作为企业首要工作来抓。把以肥为主、单纯扩大产能,追求产量产值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与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式,要从纯生产型到生产服务型(面向农业化服务、定向后续服务、园区供气、环保服务);要从单一产品到多产品(新型、功能肥料、合成氨及有关气体的产品链)要从低档低值产品到高端、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产品;要从本行到跨行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於子方说,企业要设立转型升级机构、制订发展规划。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开展此项工作,要关注一些产品链新技术与市场发展动向,不断地跟踪收集国内外各种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生产技术进展与科研动向,加以综合整理与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条件与周边发展情况,制订出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 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做好项目前工作。於子方指出,对选择的产品项目要突出“特、新、精、高”。要从国内外市场(目前与今后)、技术(各种工艺路线)、原材料(来源供应情况)、环保安全、相关的产品政策等做好详细专题分析,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然后再确定项目。 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对有条件的企业,建议组建产品研发中心,充实科创队伍,对自行选定产品加以研究开发,确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选择一些还没工业化、但有潜在发展前途产品的新技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相关科研、高等院校走产学研联合研发之路,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利,加快创新成果,并有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於子方强调,在当前新形势下,氮肥企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困难,发扬不怕艰难的传统精神努力奋发,坚定信心走转型升级之路,从单一氮肥产品向延伸产品链、开拓多产品的方向发展;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创新步伐、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