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丰景惠最新了解,今年小麦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汉水流域、西南北部、黄淮南部麦区、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流行条锈病预计6000万亩;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黄淮北部麦区赤霉病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湖北、安徽、河南、江苏中北部等地纹枯病预计1.2亿亩;河南中北部、山东西南部和中部、河北大部麦区将发生穗期蚜虫2亿亩次。 专家建议,防治重点集中在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效的防治药剂。 吡虫啉 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一般40毫升兑水300-40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亩。 呋虫胺 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持效时间长等特点,持效期长3-4周,是目前全球5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新烟碱类)中销售额最大的一类。 啶虫脒 氯化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杀虫剂。胃毒和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15-20天,对环境相容性好等。小麦蚜虫使用剂量为13.5~27克/公顷(折合3%啶虫脒乳油30~60克/亩)。 噻虫嗪 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注意该药剂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可在低于零下10℃和高于35℃的环境储存。 噻虫胺 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还可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防治。 氟啶虫胺腈 砜亚胺杀虫剂,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对非靶标节肢动物毒性低,是害虫综合防治优选药剂。防治小麦蚜虫2.6~3.3克/亩兑水30~45公斤,茎叶喷雾,种群密度大时,可考虑结合其他触杀性药剂进行防治。 高效氯氟氰菊酯 又叫三氟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小麦蚜虫防治20毫升/15公斤水喷雾。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但对螨的使用剂量要比常规用量增加1-2倍。还适用于花生、大豆、棉花、果树、蔬菜的害虫。 吡蚜酮 新型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生态安全等特点,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等。适用于蔬菜、水稻、瓜果及多种大田作物。小麦蚜虫防治亩用50%吡蚜酮WDG5-10克。 上述药剂可在黄淮海等地用于蚜虫防治。 三唑酮 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对锈病、白粉病、云纹病、叶枯病均有效。可100公斤种子拌有效成分30克(15%可湿性粉剂200克)药剂,或每亩用有效成分8.75克(25%乳油35克),或用15克有效成分(25%乳油60克)兑水75-100公斤喷雾。 戊唑醇 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每100kg小麦种子用2%干拌剂或湿拌剂100-150g(有效成分2-3g)拌种。 氟环唑 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均可使用该药剂。 己唑醇 属三唑类杀菌剂,每亩用5%悬浮剂,约用量90-110毫升,喷雾可防治小麦锈病。 丙环唑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孕穗期亩用25%乳油32-36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可进行种子处理,按种子重量0.12%-0.16%拌药,田间施药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35-40毫升,对水喷雾,必要时隔7-10天再施药一次。大棚夏季种植蔬菜使用可控旺压苗,持效期长达15-35天。 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可在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使用。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等小麦赤霉病常发区,阴雨、长时间结露时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局部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 来源:田园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