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农村农业部发布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召开研讨会,并通过邮件方式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一)建议细化顶层设计和标准,相关标准应制定由国内权威厂家把控,确保专业性与科学性。例如:在设施农业中,每隔10米安装一台太阳能杀虫灯装置的举措,缺乏科学性且配置低,可能导致盲目压低价格或厂家控标等市场恶性竞争; (二)建议加入避免利益冲突的相关条文。农业部应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论证目前国内厂家的智能监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专家回避制度和利益输送; (三)建议增加能力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办法。从专业技术、制度约束、职业责任心等方面对基层农机或植保人员缺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先进设备的实际效用; (四)建议加强科学依据论述。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设备的配置论述缺乏科学依据。例如:由于太阳能供电系统功率配值(电池板应该不低于1200 Wp,电池不低于600Ah)的招标参数很小,很难满足整夜工作和阴雨天测报的要求; (五)建议添加追责制度。因个人、机构、部门监管和评估不当而导致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等设施和项目的建设、运营失误以及严重影响农作物及土壤水源、损害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失误,应按照其造成的损失问责并作出补偿。
无人机农药喷洒 图源/智航 绿会国际部、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等部门长期高度关注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最新出台条例,并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众多显著成果。例如,2020年8月,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目录》(2020)征求意见稿,中国绿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BASE)为进一步协助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致函并发出55条具体修改意见,其中17条被正式采纳。 文/Aria 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