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着眼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统筹全市园区、产业、空间、布局“一盘棋”,按照“高点定位、错位发展、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滨州市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推动7个省级化工园区差异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亿元,园区产业占比达到79.5%。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滨州市有关领导介绍了该市推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高点定位 错位发展 过去2年,该市有7家综合性化工园区、9家化工重点监控点企业通过省政府认定公布。这7家园区包括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鲁北化工产业园、无棣新海化工产业园、沾化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滨城化工产业园、阳信化工产业园和博兴化工产业园,自滨州港向西、向南依次布局,规划面积52.9平方千米。其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被省政府批复列入《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一基地四区十园”之一。 为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和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的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集聚培植大产业,赋能传统产业,推进7个省级化工园区实体化运营、封闭化管理,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今年3月印发的《滨州市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围绕城区产业发展核心,打造北部临港产业拓展区、中部传统产业升级区、南部优势产业引领区,形成“一核三区”空间布局。 该规划明确了7家省级化工园区的产业定位,即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大型高端化工,鲁北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海洋和硫磷化工,无棣新海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沾化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油盐化工和精细化工,滨城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阳信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化工和新材料,博兴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 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道臣表示,该市有关部门正在修订《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7家省级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1+7”规划体系,达到园区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链条清晰、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高端产品占比大幅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山东省和渤海湾区域占据重要位置。力争到2022年,7家省级化工园区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营和一体化管理,1~2个园区跻身国内化工园区50强,9家化工重点监控点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与园区形成差异化错位发展。 产业集聚 资源集约 在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该市还出台了一系列引领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对标上海化学工业园,引入“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7个省级化工园区产业链重构,实现园区间产业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对“园中园”产业实行政策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落实,试行公司化、实体化运营,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搭建平台。目前全市高端化工续建项目20个,签约和落地项目37个。今年前8个月完成行业投资80.3亿元,同比增长14.3%;“双招双引”到位资金64.9亿元,同比增长26.5亿元。 作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主要园区,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主要在建项目为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包括年产60万吨丙烷脱氢、年产80万吨丁烷异构化、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年产15万吨合成氨等项目。临港化工产业园将6平方公里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作为起步区,重点布局发展烯烃原料,并拓展下游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行业,重点打造大型“气头化尾”轻烃一体化特色化工项目区。 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单纪亮表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临港化工产业园将进一步延伸发展海洋化工,建成以海洋资源为原料的高端化学品项目区,并力争5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有机原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四化”融合的产业链,打造规模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环保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链,建成北海具有核心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成为滨州市2000亿元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 鲁北化工产业园则依托鲁北企业集团、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等项目,重点发展海洋化工、硫磷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五大产业。鲁北企业集团一直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成功开发创建了以磷铵-硫酸-水泥及锂电池材料联产、海水梯级综合利用、盐-碱-电-铝联产、钛白粉清洁生产及钛硫磷钙锂联产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核心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 得益于产业规划引领和园区资源集聚,滨州市部分化工企业“腾笼换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山东中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全省第一批与裕龙石化产业园签署产能整合转移补充协议并顺利启动停产和后续装置拆除工作。目前,滨阳燃化的40万吨/年工业白油、1万吨/年纤维级聚苯硫醚(PPS)新材料、7万吨/年高等级石墨电极新材料项目均已投建,企业加速向新材料方向转型。中海精细化工正在推进6万吨/年氯丙烯项目建设、加快盘活海明化工20万吨/年闲置烧碱产能,通过利用集团下属子公司所产丙烯作为盐化工项目的原料延伸产业链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智慧建设 示范创建 滨州市大力推行化工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精干、务实、专业、高效的原则,7家化工园区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效能。截至目前,7家化工园区113项整改事项顺利完成,11个省定化工园区内村庄全部搬迁,达到了以整改促提升的目标要求,7家化工园区均成为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会员。 该市积极开展智慧、绿色化工园区试点和示范创建,7家化工园区均已建成了监测监控信息化平台,智能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博兴县化工产业园获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该市还充分利用当地职业院校资源,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建设模式,重点推进“滨州学院+滨化集团、滨州市技师学院+京博控股集团、鲁北技工学校+鲁北企业集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赢得业内广泛认同。 同时,该市还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为滨州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今年6月,滨州市与中科院沈阳分院举办了高端化工对接活动,滨化集团、鲁北集团、京博石化等11家重点化工企业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青岛能源所达成技术合作需求32项。 此外,9月11日印发的《山东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园区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滨州市化工行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加快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和绿色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抓好智慧化公共管理平台,培育“平台+生态+运营”园区智慧化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