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报员供求信息会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逐浪百亿级光学膜市场 康得新、新纶科技、双星新材、东旭光电、道明光学……备战新型显示
文章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8-03-09 10:20:07

据报道,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三,新纶科技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新纶科技2017年营收达20.64亿元,同比增长24.48%,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增长244.05%。西南证券的研报认为,新纶科技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常州一期业绩提振、铝塑膜销量增长和政府补贴。全资子公司常州新纶(即常州一期项目公司)主要产品为运用于消费类电子的功能性薄膜材料,公司产品顺利导入苹果供应链,放量带来业绩大增,同时于OPPO、vivo等国内外知名厂商手机中得到运用。常州新纶贡献营收约8亿元,实现净利润1.3亿元。

 

2月5日,长荣股份发布午间公告称,公司与锦江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就整合协议双方优势资源,开展光学膜设备的合作达成战略协议。

 

随着中国在液晶显示领域从追随到领军,作为显示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光学膜领域,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康得新、新纶科技、锦江集团、双星新材、东旭光电、大东南、激智科技等光学膜巨头正在积极厉兵秣马投入新一轮的争夺战。

 

“膜”力何以无限

 

无论是LCD亦或是OLED,乃至于是只有一丝曙光的M-LED,平板显示产业唯独不能离开的就是光学膜材料。

 

“新型显示技术的突破点主要在材料,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材料就是光学膜。”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告诉新材料在线®,很多人认为光学膜在光学显示器里是非常小的部分,实际上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膜占到它的20%到30%的产值,而真正的液晶材料和OLED材料只占到15%到20%的比例。

 

业界人士表示,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由六种原材料组成,包括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据了解,偏光片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

 

以此也可见光学膜在显示产业中的“膜”力无限。

 

新材料在线®采访的多位显示产业界及光学膜领域专家及企业人士均表示,不管是LCD还是OLED都需要用到光学膜,而这个领域在国内发展仅仅十数年之多。

 

“2005年左右,受液晶显示产业加速向国内产能转移的影响,国内第一批光学膜企业才开始出现。”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告诉新材料在线®,这也导致了目前国内光学膜产业技术和美国、日韩等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生产光学膜的膜基材等尚需大量进口。

 

程正迪院士也坦言,虽然中国显示面板产业规模做到了全球第一,然而第一的背后是大而不强,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只具备系统集成能力,而缺乏核心技术,70%以上的材料依靠进口。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光学膜材料。

 

以LCD和OLED显示都要用到的偏光片为例,偏光片上游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目前还是主要依赖日本进口。

 

偏光片基本结构

 

 

据新材料在线®综合市场各方的信息可知,目前TAC 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厂商供应,日本富士胶片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TAC膜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0%和20%,两者占据全球TAC膜市场约90%的份额,韩国、台湾厂商包括国内的乐凯也在做TAC膜,但出货量很少。 而日企KUARARY(可乐丽)则占据了全球PVA膜市场65%。

 

另外在偏光片的其它原材料膜层方面,日本也居于垄断地位,例如,90%以上的AG膜(防眩层)市场由日本电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据。

 

但随着国内新兴显示产业的飞速发展,光学膜的重要性和市场前景也得到了众多上市公司和巨头的关注,数以百亿计的资金正加速投向光学膜领域。


 

巨头争夺战

 

2017年5月23日,杭州锦江集团光学膜生产项目和CIGS薄膜太阳能生产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据悉,此次签约的两个项目总投资43亿元,其中光学膜项目主要生产平板显示面板的关键部件偏光片,达产后年产值约27亿元。CIGS薄膜太阳能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

 

锦江集团在面板上游零组件材料的布局,还包括投资生产增亮膜等,2016年9月19日,锦江集团还与兰溪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光薄膜、微反应等相关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开展华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光膜产业园建设;并设立兰锦光膜产业基金。

 

据新材料在线®了解,华东铝业光学膜新材料产业园,已启动两个项目,分别是3000万平方米TFT偏光增亮膜项目及4200万平方米棱镜增亮膜项目,应用于电视显示器和手机显示屏。

 

我国是全球电视、电脑、手机最大的生产国和主要消费国,下游LCD电视及LCD面板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带动上游光学膜产业快速发展。高性能光学膜材料是重要的新材料和LCD、OLED领域的核心组件。申万宏源证券的研报认为,显示屏幕大屏化趋势下,预计全球光学膜市场空间将达112亿元。

 

巨大的市场“钱”竟自然吸引了众多企业的争相投资。

 

2016年4月6日, 康得新光学膜二期项目在江苏张家港开工奠基。该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将分为二期投产实施,最终建成超过2亿平方米的世界级光学膜产业的新样板和新基地。

 

康得新光学膜二期项目奠基仪式

图片来源于康得新官网

 

此前的2012年,康得新在张家港投入45亿元建设2亿平方米光学膜产业集群,2013年,项目一期建成并顺利投产。

 

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康得新的营业收入已达到75.98亿元,其中,光学膜销售收入近60亿元,约占同期公司销售收入的80%。

 

“康得新光学膜产品种类合计共有900余种,产品应用于LCD显示、OLED显示、柔性显示、电视、白色家电、消费电子、汽车、建筑、装饰、教育、广告、医疗、印刷、包装、光伏、柔性传感、柔性照明、会议、建材等二十余个下游领域。”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在接待机构投资者时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18条8代以上LCD产线及17条LTPS/OLED产线,市场在持续增长。

 

据新材料在线®,包括新纶科技、双星新材、大东南、锦富新材、东材科技、金明精机、道明光学等上市公司在光学膜领域都投入重兵,总投资额高达数百亿元。


 

光学膜“生”与“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光学膜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企业数量和投资不断增长,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光学膜行业涉及多方面的生产研发技术,国内企业短期内上午发与跨国巨头相抗衡。

 

“对于设计光学薄膜的材料来说,具有各向异性的光学性能是业内普遍的难题。此外,光学薄膜的结构还面临加工问题,比如做偏光片时会有精密涂布的过程。其中面临的挑战很多,比如是精准的分子设计、精准的结构和形态的调控、精密加工技术等。”程正迪院士认为,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分子单元光学协同放大。

 

程正迪院士认为要从基础的高分子材料、到光学膜结构调控理论,再到光学膜制造、材料和成套技术工艺包。只有将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材料、材料工程实现跨学科合作,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解决二维转化材料的问题。

 

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正在通过与跨国巨头合作、引进技术产线、并购等诸多方式进行。

 

新纶科技新恒东薄膜材料项目开工

图片来源于新纶科技官网


2017年12月11日,新纶科技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纶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拟收购阿克伦公司(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45%股权,收购价款为990万美元。


同时,新纶科技与阿克伦公司拟设立立合资公司聚纶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拟以现金方式350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70%;阿克伦公司拟以专有技术作价150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30%。新纶科技计划总投资约1.25亿元。


据了解,阿克伦公司成立于2002年,产品以LCD光学补偿膜起家,在显示等领域致力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产品创新及商业化。


“合作是为了战略布局柔性显示基础材料。”新纶科技总裁傅博告诉新材料在线®,新纶科技与阿克伦公司合资成立的聚纶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将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主要技术和产品开发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光学薄膜、功能涂层材料、聚合物功能性薄膜等。


此外,东旭光电也曾与日本住友化学合资成立偏光片企业。大东南年产5万吨光学膜新材料建设项目,也引进了日本东丽的生产线。


“新型显示要做大做强关键在材料。”正如程正迪院士所言,光学膜也正是关键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