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报员供求信息会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一种“新方法”用来研究由碲化镉制成的纳米颗粒
文章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8-05-22 09:59:06

 前言: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Kirensky物理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新方法研究由碲化镉(CdTe)制成的纳米颗粒。他们使用了这种化合物的一个奇特的特征:该化合物与光的相互作用大小取决于磁场强度。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A期刊上。

 

某些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取决于环境的磁性特征。特别是在磁性圆二色效应(介质对沿磁场方向传播的一定频率的左圆和右圆偏振光吸收率不同的性质。如果入射光是平面偏振光,则磁圆二色性将使它在传播过程中变为椭圆偏振光。在空间的固定点,它的电矢量末端沿椭圆形轨迹运动。)可以发挥作用情况下,如果沿磁化方向移动,具有不同圆偏振的光的吸收就不同。其中磁化可以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在铁磁材料的情况下)决定或由外部磁场的影响来决定。

 

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型的大学)的物理学家正在从胶体量子点来构造所需结构。这项工作的作者Alexey Tsipotan解释道:“由于这些物体的尺寸很小(量子点直径约为3纳米),最终形成的结构也很小,在实验结束后,得到所需结构,他们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或光谱等仪器来进行研究。然而,在使用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首先应将物体沉积在表面上,这可能导致结构改变。”

 

在寻找新方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建议使用磁光效应来研究结构,该方法不需作任何额外的检测改动。所讨论的胶体纳米粒子似乎具有磁性圆二色效应。因此,基于这种方理论可用于研究成形结构。碲化镉粒子本身不具有磁性,仅在外部磁场的影响下观察到该效果。

 

Tsipotan总结道:“胶体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因而通过调节这种纳米半导体的尺寸就可以控制其发出的光的颜色,由于这种纳米半导体拥有限制电子和电子空穴(Electron hole)的特性,这一特性类似于自然界中的原子或分子,因而被称为量子点。)潜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们还是一种优异的发光物质—它们的发光量子产率与染料中的量级相同,并且它们还更耐光,即它们在阳光的影响下不会消失。由于这种特性,它们可以用作光学二极管的发光元件。而且,它们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中以便使太阳能转换更具效率。他们潜在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生物学,其中量子点可以用作标记。而且,三星最近推出了一种将量子点加入发光二极管的电视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