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摘要】
开发能够全天有效捕获光的自适应光催化系统不仅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挑战。最近,鲁汶大学Feili Lai博士/江南大学刘天西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基于光响应的智能水凝胶的“仿生向日葵”,它可以自发地将自身定向并定向到光源上,从而模仿植物向光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系统,它可以有效地恢复斜入射能量密度的损失,并在0至90°的任意入射角下将光催化效率保持在最大水平。
![]()
以产生H2O2的光催化为例,与没有光致性的相同光催化体系(83.5 μmol g-1 h -1)。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行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促动运动背后的机制,该机制触发了仿生向日葵的弯曲并确定了光催化过程中生成H2O2的活性位点。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催化概念,可以通过最佳利用太阳能来促进任何传统的光催化反应。相关论文以题为The Bionic Sunflower: A Bio-inspired Autonomous Light Tracking Photocatalytic System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主图导读】
![]() 图1.(a)是天然向日葵的示意图和仿生向日葵的组成的示意图。(b)仿生向日葵的照片。(c)CPH和(d)RPH的SEM图像。(e)CdS/rGO复合材料的TEM图像。(f)rGO,CdS块和CdS/rGO复合物的XRD图谱和(g)UV-Vis漫反射光谱。
![]() 图2.(a)不同入射光角度的仿生向日葵的照片。(b)弯曲的仿生向日葵形状恢复过程的照片。(c)仿生向日葵光响应行为的形状稳定性。(d)RPH随温度升高的归一化体积曲线。(e)拟议的仿生向日葵的光致变色原理和方法。(f)仿生向日葵不同部位的时间依赖性温度。(g)RPH模型中的模拟热分布。
![]() 图3. 分别在(a)不同的气氛和(b)不同的温度下仿生向日葵的H2O2生成。(c)在不同的入射角下,没有光致变色物质的仿生向日葵的H2O2释放速率。(d)在90°辐射下,H2O2的形成取决于仿生向日葵的时间,并且没有光致变色物质。(e-f)然后将仿生向日葵和对照样品在不同的天顶角和方位角(90°天顶角)下归一化的ECE(能量收集效率)。
![]() 图4.(a-b)在CdS,CdS/rGO-up,CdS/rGO-down和rGO的不同位置上发生两种反应机理后,生成H2O2的自由能图。插图显示了催化过程中CdS/rGO-up表面的优化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