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报员供求信息会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十四五”化工新材料重在补短板
文章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21-09-17 14:36:13

 9月14日,2021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发展大会在广东珠海召开。来自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专家代表,围绕“十三五”化工新材料取得的成绩,“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展开研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化工新材料是目前各方关注度最高,且需求最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行业突破了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以及聚氨酯用异氰酸酯、尼龙新材料等一批核心技术,攻克了聚碳酸酯、PMMA、有机硅和氟材料、聚苯硫醚等一批几十年未掌握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例如万华化学、东岳集团、金发科技等已成为推动我国新材料发展的生力军。

傅向升强调,由于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短板依然突出,在“十四五”期间,全行业应围绕三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围绕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八大系列化工新材料,在高端化上再有新突破;二是围绕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优化一批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配套原料、抢占一批高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六大重点任务再上新台阶;三是围绕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高性能膜、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配套专用装备提升五项重点工程再现新飞跃。

“在过去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值超过6500亿元,5年增长了1.5倍。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化工新材料年产量2700万吨,但年需求量为3700万吨,还有1100万吨的市场缺口。在高端新材料发展方面也有一些“卡脖子”的技术,整个产业无论是工艺技术和产业化都亟待突破。”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但新材料产业技术能力依然不强,很多核心技术空心化,导致产业结构转型过程较为艰难。未来在新材料领域,光电功能材料与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光刻机、膜材料等领域应引起业内高度重视,同时应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尽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陈新滋通过视频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和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构建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会上,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秘书长杨挺、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孙国星、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等嘉宾,围绕“下一个五年,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主题进行了交流,并对双碳背景下新材料发展趋势各抒己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