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眼科原慧萍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冷劲松院士团队合作,在智能复合材料应用于眼科领域取得多项“医工合作”科研成果,首次通过4D打印定制眼眶支架用于眼科个性化治疗,多篇原创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材料学领域期刊《生物材料》和《先进纤维材料》上。
据介绍,哈医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开始探索医工领域创新结合新方向,发掘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眼病治疗,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用新装置,解决眼病治疗难题。 科研团队进一步拓展新型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针对眼眶肿瘤、眼眶容积不足和眼球内陷等眼眶疾病创新开展研究。研制出快速直写4D打印的光驱动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实现了具有自主光驱动形状回复能力,同时具备局部可控促进肿瘤消融功能的4D打印结构。通过4D打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微创治疗,还能用于肿瘤的局部可控光热治疗。具有安全、个性化、易于评估、操作简便、损伤小等特点。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022年9月《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和界面》。 在此工作基础上,双方团队进一步合作研发了基于一种可CT显影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首次通过4D打印定制了眼眶支架用于眼球内陷的微创植入和个性化治疗,新型材料眼眶空间填充度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可吸收高分子骨板和Medpor。AHP和光驱动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眼眶填充材料,可解决临床中因外伤、肿瘤、手术等造成眼眶容积不足,眼球内陷等形态异常等临床难题。相关研究文章《4D打印眼眶支架用于治疗眼球内陷》在2022年12月的《生物材料》上发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邓永蝶、哈医大二院眼科杨滨滨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据介绍,哈医大二院眼科原慧萍教授带领的团队创建了东北三省首个青光眼诊疗数据档案库,明确了东北地区青光眼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建立了东北地区青光眼防治体系,参与制订《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等6个指南,青光眼早期筛查和干预研究被亚太青光眼指南收录;团队发现东北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新位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国内唯一青光眼OPTN突变鼠模型,与美国和日本等同行同步进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研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高会军教授团队合作自主研发“一种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用于解决小动物视功能评估;最先实现骨髓优质干细胞亚群归巢修复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为建立青光眼全程一体化综合防治新策略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该团队在“医工合作”领域创新结合新方向,致力于发掘新型多靶点智能生物材料用于眼病治疗等,为生物医用材料新技术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