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聚苯胺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14.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1亿元,2018-2022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已达12.96%。
聚苯胺,简称PANI,是指主链上含有交替苯环和氮原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多种特殊性质,如优异的导电性、光电性、电致变性、电催化性、选择透过性等,目前聚苯胺已成为研究开发与应用最广的导电聚合物之一。 聚苯胺的常见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化学氧化法,是指以苯胺单体为原材料,在氧化剂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等环节生成聚苯胺的方法;电化学合成法,是指利用电解池中电流将苯胺单体氧化为聚苯胺的方法;生物合成法,是指以苯胺单体为原料,在微生物或酶作用下将其转化为聚苯胺的方法。其中化学氧化法是目前聚苯胺的主流生产方法。 聚苯胺性能优异,可用于传感器、印刷电子、执行器、超级电容器、导电纤维、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电材料、防腐涂料、电极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产品与材料制造场景,终端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光电、纺织、涂料、传感器、能源、军事等,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聚苯胺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聚苯胺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行业发展前景良好。目前我国聚苯胺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14.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1亿元,2018-2022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已达12.96%。 国内聚苯胺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湖南中科本安新材料、杭州杰恒化工、深圳新纶科技、深圳思美泉生物科技、常州鸿珺聚苯胺新材料、湖北启利新材料、重庆金固特新材料科技、湖北长久纺织科技等,企业数量众多。 伴随着本土企业产能不断释放,2022年我国聚苯胺产量已超780万吨。目前我国聚苯胺产量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受技术限制,国产产品多集中在防腐涂料、油墨、防静电材料等中低端市场,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高端市场用聚苯胺产量还比较低,未来本土企业仍需持续优化工艺技术。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聚苯胺是一类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高分子材料,其可与不同材料进行复合生成多种高端材料与产品,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经过近些年发展,我国聚苯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受技术限制,目前我国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高端市场用聚苯胺生产能力还比较弱,未来本土企业还需持续优化工艺技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