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海藻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形成凝胶后可以延展成薄膜,较好的柔韧性使其拥有制作保鲜膜的潜质。海藻保鲜膜可以和包裹的食品一起进行烹饪或直接食用,如果不慎被人们丢进自然界,只要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就会分解为有机物,进入土壤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饥肠辘辘地打开冰箱,拿出一个包裹着保鲜膜的饭团或者汉堡,直接扔进微波炉里加热后,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还裹着保鲜膜的食物,津津有味地咀嚼,品味食物的同时,你仿佛还尝到了一丝大海的味道…… 这看似电影里的无厘头情节,却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一幕,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海藻为原料研制而成的新型环保保鲜膜——海藻保鲜膜。 天然环保且来源广泛 塑料,是工业文明的结果,它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和灾难。目前,市面上的塑料保鲜膜都不能降解,如果把它们埋在土壤中,塑料中的塑化剂会渗透到土壤和水里,最终会随着水和植物进入人体内,同时塑料分子也可以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今,小小的海藻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新型环保保鲜膜,这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海藻种类繁多,共有两万多种,几乎所有海洋植物都可归入藻类。海藻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其中的活性物质可开发成药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现在,小小的海藻还能制备成保鲜膜。 科学家们发现,海藻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如褐藻胶、琼胶、卡拉胶等,这些多糖类物质形成凝胶后可以延展成薄膜,较好的柔韧性使其拥有制作保鲜膜的潜质。常规的塑料保鲜膜在使用一次之后就会被丢弃,而海藻保鲜膜可以和包裹的食品一起进行烹饪或直接食用。此外,一个普通的塑料袋,完全降解需要200—1000年,而海藻保鲜膜如果不慎被人们丢进自然界,只要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就会分解为有机物,进入土壤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藻都适合做保鲜膜,王雷告诉记者:“目前来看,用褐藻中的褐藻胶制成的保鲜膜性能较好。此外,红藻中的卡拉胶、琼胶,包括其他陆生植物胶类均可直接或通过复配制成膜。” 研究人员将一次性塑料换成海藻薄膜 世界上最常见的食品包装是一次性塑料薄膜。在欧盟的一点帮助下,SeaFilm食品包装项目旨在创造一种替代一次性塑料薄膜的方法来保存冷冻鱼。顾名思义,新的包装膜来自海洋,是基于生物活性藻类提取物和食用藻类。它有助于冷冻海鲜保存更长时间,保持其质量。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项目,符合欧盟打击塑料污染、减少食物浪费和促进藻类部门的目标。 SeaFilm项目旨在为该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基于藻类的可食用解决方案,以取代塑料薄膜,通过加入生物活性藻类提取物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冷冻鱼解冻后,可生物降解膜可以扔掉或简单地与鱼一起食用。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食用薄膜也可以包含调味品,以产生美味、方便和易于制备的食物。 SeaFilm将提供一种新材料来替代塑料,这种新材料有助于分离海鲜,减少食物浪费,并减少冷冻海鲜生产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 莱里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通过SeaFilm项目,我们用基于海洋大型海藻的生物材料取代了冷冻鱼的合成包装材料,这将有助于减少一次性塑料和减少食物浪费。” 英国利兹大学制备包裹湿润食物的保鲜膜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了英国利兹大学的凯兰·沃德团队在海藻保鲜膜领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团队使用一种名为马尾藻的褐藻,制作出了可安全地用于包裹例如鲜切水果等湿润食物的保鲜膜。 那么,海藻保鲜膜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许加超教授和王雷副教授,为大家揭开海藻保鲜膜的“神秘面纱”。 除了这些国家之外,我国也对海藻保鲜膜进行了创新研究,并且早已致力于灾害性海藻生物质利用方面的研究。 我国发明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鲜膜 早在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许加超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鲜膜,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这款保鲜膜是以褐藻胶为原料,并能实现100%降解。 这款海藻保鲜膜是将褐藻酸钠、甘油及食用有机钙首先制备褐藻酸钠膜,然后再制备褐藻酸钙保鲜膜,从而克服常规制膜带来的膜的吸水率高、强度小、膜面不光滑、易破裂及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褐藻胶是一种天然阴离子多糖,Ca2+等发生反应生成变性凝胶褐藻酸钙,当大量Ca2+存在时,与褐藻胶分子结合形成紧密的‘蛋盒’网状的变性凝胶结构,从而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但是只加入钙离子,做成的膜很脆,一搓就碎。”许加超教授介绍,由于褐藻酸钙是一种强凝胶,形成的褐藻酸钙膜太脆,韧性比较差,不宜折叠和卷曲,局限了其实际使用,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许加超教授就与学生们不断实验,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想到能否再加入另一种离子,增加膜的韧度,从而降低其脆度。经过无数个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新的方法——双离子变性凝胶技术,这个技术可以提高褐藻酸钙膜的柔韧性和机械性能。 许加超教授介绍,这款保鲜膜最大的优点在于安全、无塑化剂、100%生物降解。这种保鲜膜的耐受温度在零下80℃到120℃,能适应人类生活的所有生活用途。缺点是厚度更高一些,韧性也比较低,研究团队正在不断实验、不断优化、不断突破。许加超教授介绍,目前我国保鲜膜的市场有近200亿,市场非常广阔,这项技术推出后,会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希望联合相关企业,尽快推动项目产业化,造福人类。” 除了保鲜膜、地膜,海藻还能被制成餐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从马尾藻工业废弃物中提取出一种食品级的马尾藻纤维素纳米纤维(SCNF)。SCNF经钙离子交联后形成SCNF水凝胶。该团队将SCNF水凝胶制备成高强度和高热稳定性的马尾藻纤维素基结构材料。该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及食品安全性,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餐具。 大面积推广要迈过多道坎 海藻制成的塑料替代制品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公司在推广海藻制成的吸管、餐具、包装袋等塑料替代制品,且在持续扩大海藻生物材料的生产规模。 “我国保鲜膜市场有近200亿元,海藻保鲜膜推出后,会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王雷说,“海藻保鲜膜的开发对于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此外,还可解决塑料产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海藻保鲜膜想要大面积推广,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和所有可降解材料一样,成本过高也是制约海藻保鲜膜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传统的塑料保鲜膜仍旧占据主流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藻保鲜膜的价格过高导致难以推广,人们在购买的时候,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塑料保鲜膜。 “此外,海藻保鲜膜研发的难点还在于该类保鲜膜相对较厚,延展性和韧性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加强科研投入;同时,海藻保鲜膜产业化所需的生产机械和生产线尚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设备开发与基础研究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许加超说。 目前,他们对海藻保鲜膜的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重重,许加超依然对海藻保鲜膜的市场化应用充满信心,他表示,这项技术推出后,会极大地造福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他希望联合企业以及各界力量尽快推动项目实现产业化。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0889.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