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刁雯蕙)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丘龙斌团队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在单结电池中实现了超过26%的光电转换效率。两步连续沉积工艺是其制备方法之一,具有易于控制钙钛矿的结晶速度、克服溶剂不相容性和重复性良好等优势。 然而,在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采用两步连续沉积工艺制备的效率远低于一步沉积工艺。这是因为碘化铅与有机盐之间的不完全反应,导致多种杂质相的生成,严重影响了器件的光伏性能。 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离子交换策略,以调控钙钛矿的成膜过程。这种策略可以促进有机盐向蒸镀碘化铅底部扩散,充分反应后有利于得到高质量的纯相钙钛矿薄膜。通过离子交换策略,基于蒸镀-旋涂工艺制备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4.43%的光电转换效率,基于蒸镀-刮涂工艺制备的器件则实现了22.22%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应电池在储存3672小时和运行682小时后分别保持了98%和95%的初始效率,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为使用蒸镀-溶液工艺制备高纯相钙钛矿薄膜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通过离子交换策略促进有机盐和蒸镀碘化铅充分反应,成功制备了可共形的纯相均质钙钛矿薄膜,最终研发出高效稳定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该研究为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绒面硅-钙钛矿太阳能叠层电池和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指导。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9/D4EE02718C 《中国科学报》 (2024-10-09 第4版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