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杨秋霞:做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研发者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更新时间:2024-11-13 16:31:28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郑州大学)研究员杨秋霞,致力于寻找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点,合成了一种核酸分子荧光探针用来追踪脂肪细胞内部脂滴与其他细胞器的相互作用过程。近日,该项目进入验证阶段。

  一心想着怎么把书读好

  1995年,杨秋霞出生在河南周口的一个农村家庭里。杨秋霞上学前班时只有五岁。有年冬天天降暴雪,厚厚的积雪高过膝盖,奶奶顶着严寒冒着风雪背她去上学,这令杨秋霞印象非常深刻,也触动了她。从那时起,小小的她就一心只想着怎么把书读好,考上好大学。

  2013年9月,她如愿考上了兰州大学。2017年本科毕业,她成功获得保研资格,以直博生的身份进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在之后两年的博士后时光里,她在化学领域先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申请获得3个国家级项,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并获得1项专利。

  给药物分子装上“子弹头”

  杨秋霞的研究领域是用核酸适体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化疗。但化疗会存在脱发、流鼻血等毒副作用,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化疗药物没有靶向性,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识别准确度不高,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正常细胞。

  杨秋霞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利用核酸适体与不同的靶标发生特异性结合,给一些药物分子装上‘子弹头’,使其具备定向巡航的功能,及时识别肿瘤细胞,把药物定向带到病变部位。”她介绍道。

  科研过程中,她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化合物合成不出来,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反,细胞状态不好等等。对杨秋霞来说,科研中遇到困难简直是“家常便饭”,但她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

  “科研就是一次次的失败与继续尝试的过程。在这个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我对科研充满干劲儿。”她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困了就趴在休息室的桌子上,小憩一下又接着进实验室继续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围绕这一研究方向,杨秋霞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2022年,她在中国科学院教授谭蔚泓的带领下,与同事一起开发出全球首款基于核酸适体的抗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的准确率为99.9%,并顺利完成产品定型,获得专利和欧盟CE认证。

  用化学知识研究基础课题

  作为一名河南人,杨秋霞毕业之后还是想回家乡工作。“我是化学出身的,我对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方向很感兴趣,想做交叉领域,用化学的知识去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课题,看是否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杨秋霞说。

  在朋友介绍下,她得知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教授在郑州大学组建了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主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正好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可以提供充足的科研条件。于是,郑州大学成了她的第一选择。

  加入李蓬课题组以后,杨秋霞积极寻找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点,尝试使用化学工具来研究生物学问题。她利用之前所从事的功能核酸研究,与代谢性疾病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基于核酸分子的标记技术,用于绘制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她还合成了一种核酸分子荧光探针用来追踪脂肪细胞内部脂滴与其他细胞器的相互作用过程,目前正在验证阶段。

  今年4月,鉴于杨秋霞取得的成就,经过学校推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评审,杨秋霞以过硬的业绩条件顺利通过,成为郑州大学最年轻的正高职称获得者之一。接下来,她打算继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开发出新技术去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