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全球首张热塑性太阳能边框认证证书!树脂基复合材料开启新篇
文章来源:贤集网     更新时间:2024-12-21 16:46:39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马永梅研究员团队的“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技术”于拉挤太阳能边框的应用传来捷报,成功斩获全球首张热塑性太阳能边框认证证书。这一成果不仅是该团队科研实力的有力彰显,更是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树立起一座新的标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注入了强大动力,其后续影响将在多个行业和领域持续蔓延并产生深远变革。



一、热塑性尼龙基玻纤:引领“以塑代钢”新潮



近日,于莱茵公司(上海)总部,一场聚焦全球目光的颁证仪式盛大而隆重地举行,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吸引着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马永梅研究员所率领的精英团队,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智慧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成功研发出“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技术”。这一前沿技术在拉挤太阳能边框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无疑成为了此次仪式的绝对主角。其成功通过全球最为权威、标准最为严苛的检测机构——德国莱茵(TUV)的严格检测,并一举斩获全球首张热塑性太阳能边框认证证书,这一壮举堪称我国在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征程中的一座耀眼里程碑。



回首往昔,“以塑代钢”的理念虽早已被提出,但在技术层面的实现却始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传统金属材料,尤其是钢铁和铝合金,长期以来在建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众多关键领域占据着牢不可破的主导地位。它们以其出色的强度和稳定性,支撑起了现代工业的庞大架构。然而,我们也无法忽视其背后隐藏的诸多弊端。在生产环节,金属材料的冶炼、加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并且伴随着高温、废气、废渣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金属制品的自重较大,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与能源消耗,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性能提升与创新设计。



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可能。它以独特的材料构成,即以树脂为基体,巧妙地融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材料,经过精细的复合工艺加工而成。这种创新的组合方式赋予了材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卓越性能。其高强度特性使其能够在承受巨大外力作用时依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高模量则确保了材料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精准控制与可靠性;耐腐蚀性能使其能够在酸碱等恶劣化学环境中安然无恙,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耐磨损的特质使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抵御摩擦损耗,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易于加工的特点更是为产品的多样化设计与高效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马永梅研究员团队的这一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复合材料应用于拉挤太阳能边框项目,绝非偶然的成功,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与漫长探索后的璀璨成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犹如无畏的勇士,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材料设计的复杂迷宫之中。他们需要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树脂与玻纤的最佳配比,探索如何通过分子结构的优化设计来实现材料性能的最大化提升;在工艺探索的荆棘道路上,他们不断尝试各种成型工艺,从传统的注塑、挤出到新兴的拉挤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试验与优化,力求找到最适合该复合材料的加工方式;而在成套装备开发的战场上,他们更是与机械工程师紧密合作,自主研发出一套专门针对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复合材料的生产设备,这套设备不仅要满足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要求,还要能够应对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能需求,如温度控制、压力调节以及纤维分散均匀性等关键问题。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团队最终成功攻克了材料一体成型的技术难关。这一重大突破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且极为显著的。在生产效率方面,一体成型工艺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生产流程中繁琐的拼接、组装环节,使得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原本需要多个工序、多台设备协同完成的生产任务,如今在一体化设备上能够一次性高效完成,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在产品质量上,一体成型有效避免了传统拼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缝隙、应力集中等问题,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紧密、均匀,力学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无论是产品的强度、刚度还是耐候性等关键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为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太阳能边框行业本身的范畴。对于太阳能边框行业而言,它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标准与发展方向。传统的金属边框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太阳能产业需求时,逐渐暴露出成本高、重量大、耐腐蚀性能不足等诸多短板。而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复合材料边框的出现,以其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且成本可控的优势,迅速成为了行业内众多企业关注与追捧的焦点。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重量,提高其安装效率与运输便利性,还能够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大大延长了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为其他众多领域的轻量化、节能与防腐蚀需求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技术借鉴与解决方案。在汽车制造领域,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与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不降低甚至提升其力学性能与安全性能,从而实现整车重量的降低,减少燃油消耗与尾气排放。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飞行器结构材料而言,轻量化与高强度是永恒的追求目标。这种复合材料能够在满足严苛的航空航天标准要求下,有效减轻飞行器的自重,增加有效载荷,提升飞行性能与燃油效率,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海洋工程领域,面对恶劣的海洋腐蚀环境,传统金属材料往往需要采取复杂的防腐措施且使用寿命有限。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异耐腐蚀性能使其能够在海洋平台、船舶制造等领域大显身手,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从实验室的最初创意构思,到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与挫折,再到最终产业化制品的成功问世,这一路走来,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与智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化学专家专注于材料配方的研究与优化,有材料工程师致力于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有机械工程师全力攻克装备制造的难题,还有物理学家从微观结构角度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他们跨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壁垒,通过紧密的跨学科、跨行业合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正是这股合力,成功地将一种原本仅存在于实验室中的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一步一步地推向了广阔的市场舞台,使其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我国在结构性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也为我国在全球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赢得了尊重与声誉,更为“以塑代钢”新材料时代的加速到来奏响了最为激昂的序曲。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多元应用



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历程悠长,1932 年美国以手糊成型工艺制成玻璃纤维增强聚酯飞机雷达罩,1940 年相关飞机试飞成功,二战后在民用领域迅速普及。



发展中,纤维缠绕成型、玻璃纤维预混料研制、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等技术工艺相继涌现,60 年代美国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其常用树脂有环氧树脂等多种类型,以热固性树脂为主,不同时期在飞机等多领域广泛应用且不断升级材料。其刚度特性受组分等因素影响,层合结构分析复杂但可设计满足需求;强度与破坏紧密相关,破坏过程复杂,单向、杂乱短纤维、编织纤维等增强的复合材料各有破坏特点,层合材料和混杂复合材料有强度协同效应,且受多种因素作用。



片状模塑料 1961 年在法国诞生,多种成型工艺及生产线不断发展推动其规模化生产。70 年代后开发出高性能增强材料制成先进复合材料,如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在氯碱、造纸、金属表面处理等工业有应用,环氧树脂以其形态在化工防腐领域大量应用且有改性品种拓展用途。在航空航天领域成果显著,美国里尔芳 2100 号商用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波音 - 767 大型客机都因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在重量、性能上有出色表现,充分彰显其优良性能与成熟技术并助力在重要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展望未来,热塑性尼龙基连续玻纤复合材料在拉挤太阳能边框的应用仅仅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的开端。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其将在建材门窗、管道、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能显著减轻产品重量、提升能效与环保性能,还可有效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然而,正如马永梅研究员所提醒,金属材料在诸多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材料选择时,需依据具体应用环境与要求综合考量,切不可盲目跟风或盲目投入新赛道。唯有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才能做出最优抉择,推动科技与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总之,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独特优势在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必将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64685.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