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电子设备宛如飞速运转的“智慧心脏”,驱动社会前行。但随着电子元器件朝集成化、高密度组装发展,散热难题如“暗礁”,严重制约器件性能与可靠性。何种材料能在这场散热“战役”中脱颖而出?答案是氮化铝。这一半导体领域的“璀璨新星”,凭卓越性能崭露头角,备受瞩目。它有何神奇之处,又将如何重塑电子技术未来?一同深入探索。 一、氮化铝:性能卓越的理想材料 进入21世纪,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元器件集成与组装密度飙升,散热难题愈发凸显。以大功率LED封装为例,仅有20% - 30%的输入功率转化为光能,其余70% - 80%都变为热量,严重影响器件性能。陶瓷材料因具备热导率高、耐热性好、高绝缘等特性,成为功率器件封装基板的常用之选,而氮化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传统陶瓷基板材料如Al₂O₃、SiC和BeO相比,氮化铝优势尽显。Al₂O₃虽开发早、成本低,但热导率仅17 - 25W/(m·K),与半导体材料热膨胀系数匹配差,限制其在高频、大功率领域应用。SiC热导率高且热膨胀系数与Si相近,然而介电性能欠佳、烧结损耗大、成本高且难以制得致密产品。BeO虽热导率与AlN相当,但热膨胀系数过高且粉体有毒,多数国家已弃用。 氮化铝则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其一,导热率高,室温理论导热率最高可达320W/(m·K),是氧化铝陶瓷的8 - 10倍,实际生产也能高达200W/(m·K)。 其二,线膨胀系数小,理论值为4.6×10⁻⁶/K,与Si、GaAs相近,且与GaN晶格匹配,利于芯片与基板结合。 其三,能隙宽度为6.2eV,绝缘性佳,应用于大功率LED无需绝缘处理,简化工艺。 其四,为纤锌矿结构,以强共价键结合,硬度和强度高,机械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出色,在空气1000℃、真空1400℃下仍能保持较好稳定性,耐腐蚀性能满足后续工艺要求。 氮化铝属于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特宽禁带和大激子束缚能,禁带宽度6.2eV,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其以共价键为主,属六角晶系类金刚石氮化物,理论密度3.26g/cm³,莫氏硬度7 - 8,室温强度高且随温度升高下降缓慢。理论上AlN热导率可达320W·m⁻¹·K⁻¹,是理想散热材料,但其热导率受原料纯度、烧结工艺等因素制约,实际低于理论值,原料中的氧、碳等杂质易形成缺陷降低热导率。 二、氮化铝粉体制备:现状与挑战并存 氮化铝粉体制备技术多样,包括直接氮化法、碳热还原法、自蔓延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法、溶液法和高能球磨法。其中,碳热还原法占据近五成比例,直接氮化法和自蔓延法分别占26%和12%,这三种方法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溶液法、化学气相法和等离子体法主要用于合成纳米氮化铝,难以规模化生产,占比仅3% - 5%。高能球磨法合成产量低,占比最低仅1%,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技术联用。 ![]() 在氮化铝粉体制备领域,国外企业领先。日本企业占据全球七成以上市场,株式会社德山是日本百年企业,拥有最大的氮化铝厂,采用自主研发的碳热还原技术,产量达360t/年。其SHAPAL TM系列产品由氮化铝粉末烧结而成,具有出色导热性、抗卤素气体等离子体能力以及与硅相似的热膨胀系数,广泛应用于散热组件和半导体生产设备。 国内生产AlN粉体品质较好的企业有台湾高雄竹路应用材料、宁夏艾森达、宁夏时星、旭光电子以及厦门钜瓷等。但我国氮化铝产业起步晚,粉体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周期长、成本高,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尤其在制品热导率方面。不过,随着国内研究深入,差距正逐渐缩小。 三、氮化铝的多元应用: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角色 陶瓷封装基板:随着微电子及半导体技术发展,电子基板热流密度增加,稳定运行环境成为关键。AlN陶瓷因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与硅接近、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且环保无毒,成为新一代散热基板和电子器件封装的理想材料。 相比Al₂O₃和Si₃N₄陶瓷基板,AlN陶瓷基板优势明显,可隔离芯片与散热底板,提高绝缘能力(陶瓷层绝缘耐压>2.5KV),热导率达170 - 260W/mK,膨胀系数与硅相近,抗剥力>20N/mm²,机械性能优秀,耐腐蚀,不易形变,可在宽温度范围使用。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在半导体加工中,硅片散热至关重要。以氮化铝为主材料,可通过控制体积电阻率,实现大范围温度域和充分吸附力。静电吸盘可通过自由度高的加热器设计实现良好温度均匀性,且氮化铝一体共烧成型,避免电极劣化,保障产品质量,能在等离子卤素真空气氛环境下持久运行,提供稳定吸附力和温度控制。 衬底材料:AlN晶体是GaN、AlGaN以及AlN外延材料的理想衬底。与蓝宝石或SiC衬底相比,其与GaN热匹配和化学兼容性更高,衬底与外延层应力更小,可大幅降低器件缺陷密度,提高性能,在制备高温、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方面前景广阔。 用AlN晶体做高铝组份的AlGaN外延材料衬底,可降低氮化物外延层缺陷密度,提高器件性能和寿命。目前,日本德山化工采用高温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方法获得2英寸AIN厚膜和1英寸左右的AIN单晶,但HVPE产业化面临技术问题,目前AIN单晶衬底主要生长方法仍为物理气相沉积(PVT),我国奥趋光电取得突破,开发出全球最大尺寸、直径达60mm且具有世界领先深紫外透光性的高质量氮化铝单晶衬底,以及大批量制备高性能硅基、蓝宝石基氮化铝薄膜模板的工艺专利技术,对打破国外垄断意义重大。 薄膜材料:由于AlN带隙宽、极化强,其制备的氮化铝薄膜材料具有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高电阻率、高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良好光学及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的隔离介质和绝缘材料。 高质量AlN薄膜还具有超声传输速度高、声波损耗小、压电耦合常数大以及与Si、GaAs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等特点,在机械、微电子、光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氮化铝薄膜制备存在设备复杂、造价昂贵、难于商品化的问题,且制备方法常需高温,低温制备方法不成熟,改进制备方法,实现低温、简单工艺下制备高质量薄膜,仍需大量工作。 此外,氮化铝基板在功率半导体器件、混合集成功率电路、通信行业天线、固体继电器、功率LED、多芯片封装(MCM)等领域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终端市场面向汽车电子、LED、轨道交通、通讯基站、航空航天和军事国防等。 例如在天线领域,AlN陶瓷基电路板因介电常数小、金属膜层导电性好、绝缘性佳、可高密度封装等优势,满足天线高质量要求。在多芯片模块(MCM)中,AlN陶瓷的高导热性可减少微电子元器件内部热量,提高稳定性。在高温半导体封装方面,AlN陶瓷因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与SiC匹配,成为高温电子封装优选材料。功率半导体模块对散热要求高,AlN陶瓷基板是理想选择。在功率LED封装中,AlN陶瓷基板可快速散热,减少器件损坏,延长寿命。 四、氮化铝市场:规模增长与挑战并存 2023年全球氮化铝市场规模约为1.0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6.5%。北美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市场,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凭借庞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重要增长点。 中国氮化铝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氮化铝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7.66%,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6%,预计未来六年复合增长率为5.26%,2029年规模将达到24.49百万美元,2024年预计同比增长2.7%。中国在氮化铝生产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科研投入增加,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 全球氮化铝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中国企业快速崛起。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主要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巩固地位。中国本土企业逐渐崛起,国产替代布局推进。在散热基板、电子器件封装、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氮化铝应用潜力巨大。随着“碳中和”政策推进,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氮化铝市场未来将持续增长,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扩大,将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应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将愈发重要。然而,行业面临生产成本高、技术壁垒高等挑战。 未来氮化铝行业发展依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全球和中国氮化铝市场的主要生产商包括德山化工、Toyal Toyo Aluminium K.K.、MARUWA、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atoso Sangyo、厦门钜瓷科技有限公司、艾森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时兴科技有限公司、百图股份和浙江珍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总之,氮化铝作为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材料,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其卓越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有望在各方努力下,突破困境,为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67097.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