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研究提出高效构筑二维材料亚纳米级孔洞新策略
文章来源:新能源网     更新时间:2025-02-18 21:29:40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宇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高效构筑二维材料亚纳米级孔洞的新策略,通过精确调控二维材料中的缺陷结构,不仅显著提升了水/离子分离性能,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悖论——通过精心设计的“缺陷”结构,可以实现近乎“完美”的水/离子分离。2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

二维材料因厚度极小,可极大提高分子输运效率,被认为是高性能分离膜的理想平台。然而,在二维材料上精确生成用于分子筛分的孔洞,尤其是在大面积范围内实现均匀制备,仍然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方法在孔径控制和孔洞生成效率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

尽管晶界等结构缺陷通常被视为削弱二维材料性能的不利因素,但该研究表明,通过精确控制二维材料的缺陷结构,可以将其转化为高效分离的功能性通道。研究团队在单层二硫化钼薄膜中成功引入大量预先设计的多孔晶界结构,从而实现了高效水分子和水合离子分离。

该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精准控制二硫化钼晶粒的取向与尺寸,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两种固定的优选取向,互成60°角。这一取向关系生成了多种可预测的晶界结构,其中8元环(8-MR)结构占主导地位。

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表明,8-MR孔径适合水分子快速通过,同时有效阻挡多种水合离子。因此,当这些单层二硫化钼薄膜用作分离膜时,获得的水分子对水合离子的选择性极高,同时水通量大幅提升,远超当前最先进的海水淡化膜。相比之下,未经取向控制的二硫化钼仅形成少量8-MR结构,主要由更小且不可渗透的7-MR结构组成,致使水通量下降,水/离子选择性也较低。

8-MR孔道的“单链水”输运行为与生物水通道蛋白高度相似,但不同于生物膜材料,无机二硫化钼膜更易实现大规模制备,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非生物相容性环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o7489

《中国科学报》 (2025-02-17 第1版 要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