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
答:助剂是某些材料和产品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所需要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用以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树脂和生胶加工成塑料和橡胶制品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化学品。
高分子材料加入助剂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改善聚合物的工艺性能,优化加工条件,提高加工效率; ②改进制品的性能,提高他们的使用价值和寿命。
常见助剂有哪些?
答:比较常见的有光稳定剂、抗氧剂、偶联剂、相容剂、发泡剂、增塑剂、润滑剂、热稳定剂、脱模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增白剂、阻燃剂、消烟剂等。
什么是助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喷聚和发汗是什么意思?
答:助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指助剂与聚合物能长期均匀也混合在一起,不生产相分离而析出的性能。
喷聚——固体助剂的析出;发汗——液体助剂的析出。
什么是协同效应和对抗效应?
答:当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时,可能产生的几种不同结果: ①协同效应:混合添加剂的效果大于各单独组分效果的代数和;或其中某一组分的效果大于其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②对抗效应:混合添加剂的效果小于各单独组分效果的代数和;或其中某一组分的效果小于其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增塑剂有什么作用?
答:增塑剂又称为塑化剂,用于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
为什么聚苯乙烯比聚丙烯的耐氧化性好?
答:不稳定的H被庞大的苯基所取代,PS不易老化的原因是苯环对H有屏蔽作用;PP中含有叔氢易老化。
PVC受热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①分子链结构含有引发剂残基含有烯丙基氯起到活化基团的作用.端基双键,使热稳定性下降; ②氧的影响,加速了PVC的热降解时脱HCL; ③反应产生的HCl对PVC的降解有催化作用; ④增塑剂的用量的影响。
热稳定剂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 ①吸收中和HCl,抑制其自动催化作用; ②置换PVC分子中不稳定的烯丙基氯原子,抑制HCl的脱出; ③与多烯结构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大共轭体系的形成,减少着色; ④捕捉自由基,阻止氧化反应; ⑤中和或钝化对降解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或其他有害物质; ⑥对紫外线照射起保护作用、屏蔽和减弱作用。
为什么紫外线对聚合物破坏性最大?
答:紫外线波长短,能量大,打断大部分聚合物化学键。
光稳定剂的分类有哪些?
答:凡是能够防止紫外线对聚合物引起的光(氧化)老化的添加剂都称为光稳定剂。可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消光剂及受阻胺。
锑卤阻燃体系如何发生协同作用?
答:锑常用的是Sb2O3,卤化物常用的是有机卤化物。Sb2O3和有机卤化物一起使用,主要认为是因为它与卤化物放出的卤化氢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阻燃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答: ①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的分解产物形成不挥发不氧化的玻璃状薄膜,可隔绝空气反射能量或具有低的导热系数。 ②阻燃剂受热分解生成不燃烧气体从而稀释可燃性气体,冲淡燃烧区氧的浓度; ③阻燃剂溶化分解吸热消耗热量; ④阻燃剂促使塑料表面形成一层多孔的隔热稳炭层,阻止热传导及继续燃烧。
膨胀型阻燃剂属于哪一类协同体系,其原理是什么?
答:膨胀型阻燃剂属于磷-氮协同体系。 机理:含该阻燃剂的聚合物受热时,表面能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此层隔热、隔氧、抑烟、防滴落,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抗静电剂分子结构有何特点?
答:R—Y—X R:亲油基,Y:连接基,X:亲水基。在它们的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亲油基和极性部分的亲水基之间应具有适当平衡,与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容性,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亲油基,而羟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键则是典型的亲水基。
抗静电剂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一是抗静电剂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性的连续膜,即能赋予制品表面具有一定吸湿性与离子性的薄膜,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二是赋予材料表面有一定的润滑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为什么塑料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极易带静电?
答:由于其主体聚合物的分子链差不多均是共价键组成,既不能电离又不能传递电子。在其加工和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当同其它物体或自身相接触和摩擦时会因为电子的得失而带电,并且很难通过自身传导而消失。
填料的补强作用的大小取决因素?
答:补强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塑料本身的本体结构,填充粒子用量,比表面及大小,表面活性,粒子大小及分布,相结构以及粒子在高聚物中聚散和分散。
其中最重要的是:填料同聚合物高分子链所形成界面层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粒子表面对高分子链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又包括界面层内高分子链的结晶和取向等。
增强塑料的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 ①增强剂的强度通过选择以达到要求; ②基本聚合物的强度,可通过聚合物的选择和改性加以满足; ③增塑剂和基本聚合物的表面胶结情况; ④增强材料的组织材料。
什么是偶联剂,其分子结构特点,举例说明
答:偶联剂是指能改善填料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界面特性的一类物质。
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官能团:一种可与高分子基体发生化学反应或至少有好的相容性;另一种可与无机填料形成化学键,如常见的硅烷偶联剂。
什么是发泡剂?
答: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黏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
物理发泡剂:依靠在发泡过程中本身物理状态变化来达到发泡目的的一类化合物; 化学发泡剂:在一定温度下会热分解而产生一种或多种气体,使聚合物发泡。
什么是色母粒?
答:是一种把超常量的颜料或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基本组成:颜料或染料,载体,分散剂,添加剂。
作用: ①有利于保持颜料的化学稳定性和颜色的稳定性; ②使颜料在塑料中有更好的分散性; ③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④工序简单,转色容易; ⑤环境干净,不沾污器皿; ⑥节省时间和原材料。
着色力是指什么?
答:就是着色剂以其本身的色彩来影响整个混合物颜色的能力;着色剂用在塑料制品中时,遮盖力的含义是指它阻止光线穿透制品的能力。
润滑剂的定义及内外润滑剂的区别?
答:润滑剂——能改善塑料各层粒子之间及熔体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的摩擦力和粘附性,增大树脂的流动性,达到可调控树脂塑化时间,保持连续生产的助剂,即称之为润滑剂。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硫磺硫化与硫磺给予体硫化有何不同?
答: ①硫磺硫化:多硫键,耐热、耐老化差,屈挠性好,永久变形大; ②硫磺给予体:单硫键多,耐热、耐老化好。
硫化促进剂起什么作用?
答:提高橡胶制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能促进硫化作用的物质。可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和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等。
橡胶硫化后,其结构和性能通常发生何种变化?
答: ①硫化胶由线型变为三位网状结构; ②加热不再流动; ③不再溶于它的良溶剂中; ④模量和硬度提高; ⑤力学性能提高; ⑥耐老化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提高; ⑦介质性能可能下降。
焦烧现象指什么?
答:是指橡胶胶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早期硫化的现象。
硫化活性剂的作用及主要品种?
答:活性剂的作用——使促进剂活性增强,使促进剂用量减少,使硫化时间缩短。 活性剂一般分为无机活性剂和有机活性剂两类。无机活性剂主要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等;有机活性剂主要有脂肪酸类、胺类、皂类、多元醇和氨基醇等。活性剂仅以少量加入到橡胶胶料中就能提高其硫化度。
何为促进剂的后效应,何类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后效应?
答:在硫化温度以下,不会引起早期硫化达到硫化温度时则硫化活性大,这种性质称为促进剂的后效应。次磺酰胺类具有良好的后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