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绿色、环保、可循环”等词语成了塑料行业的热词,随着塑料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也为生态环境甚至是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迄今为止,人类已生产了80亿吨塑料,每年光流入海洋的塑料吸管就重达800万吨。不管是海洋中畅游的巨鲸、海龟,还是我们餐桌上的海鲜,亦或是桌上调味品里的盐,无不遭到塑料污染的影响,最终人类自己也未能幸免。
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解答这一谜题,很多内幕也逐渐曝光于公众视线。消费者和生产商都争相关注塑料的替代品,而生物塑料作为潜在的选择项,似乎崭露头角。
什么是生物塑料?简单来说,生物塑料就是用植物等生物材料作为原料来替代石油,所以又称作生物基塑料。具体来说,它需要玉米、甘蔗等植物中的聚乳酸(PLAs);或者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烷酸(PHAs)。PLA塑料通常用于食品包装行业;而PHA塑料更多地用于医学器材,例如缝合线和心血管修补材料等。由于PLA塑料大多由生产乙醇等产品的大型工厂制取,所以它是目前最廉价、最常见的生物塑料,市面上很多塑料瓶、器皿和纺织品都以其制成。
尽管市场和消费者都对这一塑料的代替品青睐有加,但是,生物塑料是否具有降低碳排放的内在价值?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一些拥护生物塑料的人士看来,全世界8%的石油用来制备塑料,塑料遭到丢弃后就意味着碳排放的开始,而生物塑料在降解过程中,排入大气的碳含量少得多,因为大部分碳会由生长中的植物吸收。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2011年,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一篇研究报道介绍,部分为了生产生物塑料而种植的植物与环境污染事件有关,涉及化肥和土地他用等环节。在这资源日渐匮乏的世界,到底该如何分配仅有的资源也是唇枪舌战的焦点,把玉米用作塑料生产原料而不是食物则是争论的风暴中心。
而在处理后续方面,根据数据显示,现实中遭废弃的生物塑料面临着多种命运,有些和大多数石油基塑料一样被丢入废渣填埋场,还有些则被送往工业堆肥厂。
工业堆肥中,让微生物完成对其降解需要施加足够高的温度。如果没有高强度的加热,生物塑料就无法按时完成有效降解,这和送往废渣填埋场或放在自家后院堆肥没什么区别。另外,如果最终进入海洋环境,它们造成的影响和石油基塑料并无二样,都会分解为微小的碎片,这一缓慢的过程将持续数十年,对海洋生物一样构成致命威胁。
“如果PLA生物塑料泄入海洋,将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届时,它们将和所有工业聚合物一样,成为海洋的毒瘤。”一个学者说到。
尽管在目前学界和一些组织对生物塑料的利好与否依旧存在争议,但是近年来在循环经济的框架下,还是有不少的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看好生物塑料的前景并在该领域不断开拓。
根据由欧洲生物塑料协会(European Bioplastics)与nova-Institue调查机构合作研究的*市场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生物塑料总年产能占据塑料总年产能(3.35亿吨)的大约1%。预计至2023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产能将由2018年的211万吨上升至262万吨。欧盟、英国出手资助生物塑料项目,国内也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快加快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道达尔与合资企业在泰国设立生物塑料工厂等等,这些都说明全球生物塑料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生物塑料,这一在目前听起来很有前途的材料,它能否成为解决环境恶疾的良药?如此简单易用的一次性产品就能消除塑料的罪恶属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作为目前解决塑料污染的多种方法中,运用得当,它依旧能称得是上一剂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