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LNG频频成为能源和民生领域关注的热点。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简称,被公认为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LNG产量和贸易量迅速增加。2021年,中国进口LNG达814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今年以来,高昂的进口成本抑制了我国LNG需求,但因其更契合国内天然气发展特点,仍占据重要地位。
清洁、高效且用途广泛的LNG
LNG主要成分是甲烷,是最干净的化石能源。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经压缩、冷却至其凝点温度-161.5摄氏度后变成液体,通常液化天然气储存在-161.5摄氏度、0.1兆帕左右的低温储存罐内,需要用专用船或油罐车运输,使用时重新气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LNG产量和贸易量迅速增加。
在注重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使用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LNG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天然气的应用,但由于其特性,LNG又比天然气有着更广泛的用途。除了用电厂、工厂、家庭用户的燃料,LNG所含的甲烷可用于制造肥料、甲醇溶剂及合成醋酸等化工原料;所含的乙烷和丙烷可经裂解而生成乙烯及丙烯,是塑料产品的重要原料。
此外,超低温的LNG在大气压力下转变为常温气态的过程中,还能提供大量的冷能,将这些冷能回收,可以在利用空气分离制造液态氧、液态氮,制造液化二氧化碳、干冰,发电,制作冷冻食品,建造冷冻仓库,以及橡胶、塑料、铁屑等产业废弃物的低温破碎处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LNG在天然气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
伍德麦肯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LNG进口量比去年将下降18%,或迎来自2006年首次进口LNG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一数据在2015年出现首次下降,但仅下降了1%。
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主要有管道气及LNG两大来源。今年1~8月,我国进口LNG4064万吨,同比下降21.3%,高昂的进口成本抑制了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进口管道气显现出成本优势,增速超过LNG。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管道气,LNG资源仍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其更契合国内天然气发展特点,潜力较大,其中最显著的优势是,LNG进口更具可行性。天然气进口管道从规划到建成投产历时较久,且多受地缘因素及国际政治环境限制,限制了从产地到终端的触及范围,而LNG运输方式的优化与便捷,使其贸易属性更加鲜明。虽然受疫情及低碳政策等影响,全球范围对油气领域投资力度有所减少,目前能源供需失衡现象明显,但预计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资源供应仍将回到充裕状态。
LNG接收站还是一种储气调峰设施,虽然80%的LNG进口资源是通过长约进口,但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相对紧张时,可以通过接收站临时采购国际现货资源来弥补供应缺口。这对当下储气调峰能力薄弱的国内市场尤为重要。
东部地区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地区,而我国天然气资源及管道气进口资源主要来自西部,天然气资源调配成本较高。LNG接收站则普遍位于东部沿海,这将有效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利用分配不均的矛盾,降低调配成本。
同时,LNG接收站的公平开放将逐渐常态化,利好下游终端参与上游资源竞争,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福利将在LNG进口领域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石化企业确保LNG安全接卸
大型LNG船舶接卸具有操作难度大、卸货时间长、夜间操作流程多等特点,在接卸LNG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在安全操作、设备完整性、接卸环节衔接等方面保持高效平稳运行。此外,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也给LNG接收站管理带来较大压力,须格外重视“外防输入”,做好严防严控。
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是LNG接收站的首要责任,必须以“安全高效完成每艘次LNG船舶接卸作业”为工作主线,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方位提升码头接转能力和生产保供能力。
持续优化接卸作业环节,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不断改善通航条件,进一步提高通航效率、提升码头接卸能力,提前预判联动,妥善应对雨雪、大风等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提高船舶接卸效率,做细做实做优“接船程序标准化、标准程序表单化”,对每艘次船舶接卸工作均分析风险、细化流程,做好“手指口述”操作、应急处置培训,确保安全风险分析到位、安全操作到位、应急联动到位,实现安全风险全方位管控。
持续防疫动态优化,严把外防输入关。青岛LNG接收站升级完善“多位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发挥上中下游防疫协同联动机制,综合研判船舶引航、靠泊、安检、卸货作业、离泊等20多项接卸作业环节中的疫情防控要点,形成“一船一案”;严抓防疫细节,严守码头登船梯口防线,严格管控人员通行,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严格执行“零接触”卸船,卸船主管于接船作业期间全程在值班室值守,充分做好第一时间与船方进行联动响应准备,提升船岸联动应急响应时效。
强化生产运行管理,保障外输安全稳定。青岛LNG接收站构建“1+3+3”大生产格局,充分发挥调控中心核心组织、指挥作用,促进各专业高效融合、各生产链条安全衔接。分析掌握接收站关键设备生产能力,提前预判、科学管控罐存风险,优化日运行方案,完成日指定保供计划并兼顾节能降耗,做好检修、扩建、工艺调整等各方面作业管控,尤其做好条件确认、交叉风险评估及工序交接。提前完成三期气化外输设备阶段性调试及性能考核,全站天然气总外输能力提升至3500万立方米/日。7月,安全稳妥完成了接收站投产以来的首次停输集中消缺作业,完成了DCS系统控制器升级、全场ESD1联锁测试等9项重点检修任务,解决了DCS控制系统关键部件老化、关键流程阀门无条件测试检修等问题,消除了生产运行隐患;9月,完成燃料气系统连头、SCV循环测试、海水系统年度检修等交叉关联性极高的8项重点检修任务,检验了全站气化系统稳定性,为冬季高负荷连续生产做了充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