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位于东营的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远化学”)25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快速复工,目前装置区已初见雏形。该项目投产后将构建起“丙烷—丙烯—环氧丙烷—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产业链,实现从丙烷到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一体化生产,成为国内电解液溶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
维远化学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发展锂电池电解液及配套新型添加剂、溶质锂盐产业,加速进入新能源领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让“锂想”照进现实,利华益是传统化工企业“顺锂成章”的一个缩影。在山东,至少有上百家化工企业在转换赛道、进军锂电化学品领域,书写锂电化学品大文章。2022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名单中有各类锂电化学品项目40多个,遍布滨州、枣庄、泰安、济宁、淄博等地。尽管去年锂电项目投资有所降温,但最近公布的2024年山东省重大项目中,仍有8个锂电池项目立项实施。
此外,山东多个城市将锂电产业链纳入新能源、新材料集群,予以重点扶持。
枣庄市把锂电作为产业转型重点来培育,着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打造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动力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锂电产业集群发展新态势。目前枣庄市锂电全产业链企业达到117家,产品种类300多个,可年产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13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芯10吉瓦时、拆解0.4万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泰安市肥城区,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3万吨碳酸锂生产线马力全开。“我们通过改进关键生产设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实现了含量2%至5%的低品位锂辉石的大量使用,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公司技术副总代文彬说。
泰安市依托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带动,引进亿纬锂能、宏匀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构建肥城“锂精矿加工—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池组件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致力于打造“泰山锂谷”储能基地。截至目前,肥城锂电企业达到15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力争5年内冲刺千亿元。
东营市也立足本地产业及资源要素,积极推进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锂电池产业链拓展,引导向上游高附加值储能产业发展,发力建设电化学储能产业园。目前东营锂电池产业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65.4亿元,拟建项目10个、总投资100亿元。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5种电解液溶剂、7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溶质生产资质的企业。
在滨州,锂电池生态“由缺到全”,总投资65亿元的昆宇储能锂电池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70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衡川电池隔膜项目将打造集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电芯于一体产业生态闭环。
在德州,当地正依托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新材料链主企业,壮大电解液、隔膜、正负极材料等基础材料实力;依托乐陵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突破复合固态电解质关键材料,并引进关联性项目,发展大容量、长续航、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及性价比高的钠离子电池,打造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淄博,齐鲁储能谷产业园的智慧低碳创新产业园(二期)正在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可满足长续航电动汽车、电动飞机、规模储能、特种电源对尖端电池的需求,投用后可年产固态锂电池100吉瓦时。
还有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向省外,寻求上游资源。
日前,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权属企业贵州正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项目。
“金正大在贵州拥有磷矿资源,投建磷酸铁电池项目,估计是看好新能源赛道,想分一杯羹。”济南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冯悦表示,山东不少企业都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有布局,金正大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向该领域拓展也属正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通过全资子公司受让安徽铜化集团所持有的安纳达、六国化工两家上市企业的部分股权,进一步完善上游原料供应链,增强在电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万华化学提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2022年财报中就提到,布局新能源赛道,建立了电池材料生态圈,打造新能源电池、汽车内饰、改性材料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