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近20万千米,原油储运站库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确保油库安全十分重要。储运罐区就像一个被忽视的仓库,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以及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速度都有待提升。
“近年来,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大型LNG接收站、国家储备库、商业储备库、大型长输支输管线建设需求猛增。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断凸显。”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委会副秘书长陈彦峰日前在2023 石油化工数字化(储运)罐区高峰论坛上表示,作为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连接上下游产业和各生产工艺段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重大危险源,石油石化储运罐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不容小视。“油气储罐和管道等储运行业亟需步入高质量、智能化、安全精细发展的新阶段。” 石油石化储运罐区在生产、转运、销售、进出口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油品储运工程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却没有跟上油品储运罐区的发展需求。多位与会专家指出,未来应利用融合创新思路,升级罐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储运行业智能化、精细化安全发展,进而助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高质量转型。
被忽视的重要“仓库”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近20万千米,原油储运站库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确保油库安全十分重要。”国家管网东部储运公司抢维修中心主任杨志华坦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石油产储能力达36.2亿吨,LNG天然气产储规模超过3000亿立方米,惠州、青岛、上海、舟山、天津、烟台等大型港口拥有各类油气化工储罐约3.1万多座,总罐容超过3亿立方米,移动运输槽罐32万个,其他各类中转罐、原料罐、介质罐、厂际罐数量众多。
“作为石油化工行业连接上下游产业的重要环节,油气罐区和管道在生产、转运、进出口环节是重要的‘避风港’。但目前,罐区安全规范管理并未和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同频,疏于管理、难以把控成为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短板。”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昌再指出,“整个行业亟待通过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引入、数字化管理,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陈彦峰说:“从调研走访情况看,储运罐区就像一个被忽视的仓库,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速度也有待提升,确实有不少需要解决的痛点堵点。”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油品储运罐区安全问题责任重大,未来提升相关企业储运罐区的安全运行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要不断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治理面临挑战
巨大的产业规模为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来各种技术需求。石油石化储运罐区安全关乎企业正常运行,在石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石油石化项目庞杂的动态系统性给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与会专家指出,石油石化企业储运罐区安全管理仍然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日常生产存在安全隐患,亟需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通过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灵活处理突发安全事故。
“石油石化储运工程智能化建设旨在保障生产运行的安全、平稳和高效,因此有必要在工程建设阶段同步搭建全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平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仪表自动化专业总工卜志军认为,目前储运行业在运维方面存在三个挑战——如何实现安全不间断运行、如何实现远程运维、运维人才稀缺。
“我们与国内外主要设备厂家和专业诊断系统软件厂家建立合作,开发了全设备诊断与管理系统,可对现有分散的诊断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功能提升,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设备监控、多维分析、健康状态评测评估、故障诊断和智能预警等功能。”卜志军透露,该系统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现场验收。
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信息化首席专家石永杰表示,目前网络安全存在设备严重依赖外国厂商、自主可控观念知识不足、安全产品和技术相对匮乏等问题。“在应用智能化技术维护保障生产运行安全的同时,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
以数字化实现智慧升级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虽然石油石化储运罐区有诸多安全管理和运行问题,但为了给储运罐区落上“安全锁”,为油气发展装好“大底盘”,企业正不断推动数字化安全管理模式尽快落成。
“当前,我国储罐区、管线站场已进入集群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期,罐区、管线站场也由初期简单的自动化阶段向数字化智慧仓储跨越。” 陈彦峰说。
陈彦峰介绍,目前全国95%以上的罐区已实现运输、出入库、储存、分装、使用以及废弃处置等环节的信息采集。“通过有效融合5G、AI 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数字孪生等技术,整合分析企业业务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安监系统、安监GIS服务平台、城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用于支撑储运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全程可监控、数据可追溯、风险可预警的智能化管理与决策系统开发。”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未来在智慧升级方面,事前预警预测、设备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都需补短板。例如,可以在专业化装备设备较好的市场,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储运过程风险管控现代化水平。
“关键要以技术为抓手,攻克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 陈彦峰说,“可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通导遥一体化、5G等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开展灾害链典型事故风险防控、化学品本质安全提升及化等技术研发,为提高灾害事故风险超前感知、智能预警和精准防控能力提供支撑。还要着力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打造智慧应急‘大脑’,进一步提升风险监测、灾害预警、应急调度等智能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