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信心”加持
近期,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正在加速升温,华尔街巨头开始积极唱多中国资产。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月至8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968家,同比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21.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2.4%,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9月,央行、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出“大礼包”,让在华设立机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中国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公司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开放友好,将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资金入市,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同时,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让外企和外部资金进一步进入中国石化行业。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截至4月30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总市值8.84万亿元,全部A股总市值89.38万亿,占到全部A股的9.9%。从已公布的2024年半年报数据看,超过40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身影。石化行业是QFII持仓市值较高的行业之一。近日在政策组合拳加持下,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在内的外资大行集体发声,看好中国股票的上涨空间和配置价值,将进一步配资。
与此同时,中东能源巨头公司在中国也非常活跃。9月,沙特阿美宣布与荣盛石化签订开发框架协议,双方正在讨论两个收购事项,分别是荣盛石化拟收购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SASREF的50%股权,和沙特阿美对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中金石化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同时,沙特阿美还宣布与恒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了沙特阿美可能收购恒力石化10%股份的谈判。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等政策对外公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新形势下,出台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将促进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对此,外企用行动回应,继续推进在华工厂投资建设进程。
“全球化是利好消费者、利好员工、利好业务的发展方向。面对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合适的解决道路。对于科莱恩来说,中国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市场,并将继续保持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科莱恩首席执行官康睿德坚定地说道。
不久前,瑞士化工巨头科莱恩集团在惠州大亚湾新建的先进无卤阻燃剂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是科莱恩在亚洲建设的首座无卤阻燃剂新材料生产基地。据了解,该工厂第一条阻燃剂生产线总投资6000万瑞士法郎,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5G通信、能源运输等领域。目前,该工厂的第二条生产线也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投资达4000万瑞士法郎。
近年来,巴斯夫也大幅追加中国地区投资,并加速与中国企业合作。在广东湛江,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其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投资总额预计达100亿美元。
“中国化工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2023年全球化学品产量不少于43%可归因于中国,中国工业需要凭借其一流的创新、清洁和绿色化学渗透到欧洲和全球市场,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共同建立有竞争力、公平竞争环境的绿色化工。”Syensqo全球首席执行官凯伊岚表示。
“进入中国市场40多年来,康宁公司已累计在中国大陆投资超90亿美元。”康宁大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刘之菲说。康宁是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企业,也是全球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企业,它在中国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环节。“康宁已从一家销售办事处起步,茁壮成长为在中国大陆拥有6000多名员工,21个生产基地的企业。”刘之菲介绍说。
除上述企业外,中海壳牌、沙特基础工业企业投资的等大型石化项目纷纷在中国落地,显示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积极成效。
|